伯年艺术空间欣然宣布,将于2023年5月2日至6月1日推出艺术家皋翱的个展“伪物之美”。本次展览由曹峪担任策展人,展出艺术家新近的二十余幅绘画作品。
皋翱的作品从用色和画面入手,用冷静、理性的艺术语言引起人们从视觉到情感再到思想上的逐层共鸣。此外,皋翱作品中无声的“某种静物”也是对生活、生命和外界社会的裹挟情绪的糅杂体验。这些复杂的情感放大在场景、静物、空间之中,艺术家将自己作为群体中的孤单个体深潜在安全又安静的情绪中,借此以一种内力外放的方式打破日常繁琐杂冗的框架。
伪物之美
认识皋翱是在夜晚的中国美术馆,当时有重要的展览开幕,中国美术馆方厅里挤满了嘉宾和媒体,大家都在等待诸多领导依次讲话结束后看展览。我当晚在中国美术馆里转来转去,偶然发现中国美术馆偏厅隐约开着灯,当推开沉重高耸的展厅铜门后便看到了皋翱的展览。晚上的中国美术馆本就笼罩了一层神秘气质,方厅里依旧是高官高人的高度讲话,重要的展览迟迟还未开幕,而我在空无一人的偏厅中徜徉陶醉的欣赏着皋翱的画作。走出偏厅后就迫不及待的给中国美术馆的朋友打电话,再给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打电话,我必须马上拿到皋翱的联系方式。得益于皋翱的硕士导师是德艺双馨的王玉平先生,我通过师母申玲老师拿到了皋翱的联系方式。拨通电话后,好巧不巧的是皋翱本人也在中国美术馆……
在此之后,我就开始了对皋翱的持续关注和更为全面的了解。得知他出生在上海高知的大家庭,他的表姐在古典音乐上的造诣颇高,而皋翱从小表现出了非凡的绘画天赋,他还是儿童时期便代表上海市东渡日本办了中日两国友谊邦交的联谊画展。再之后,2002年他以全国专业成绩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6年又以专业保送的资格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研究生学位。研究生期间师从王玉平教授。同年,即入职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前美创中心),专职艺术创作至今。虽然一路顺利的从央美到了艺研院,但皋翱在艺术创作上依旧保持住了自己独有的语言风格。我总说他所有的作品无论何种颜色,在我眼中都是灰色的。可能越大的城市里出生的独生子女,加持家风严谨家教严苛的父母,其内心越是本源的无限孤独,正如同他所有的照片几乎都是清一色“倔强的眼,苦丧的脸”。而他不仅仅作品里蕴含着层层叠叠的“高级灰”,创作内容上也仿佛注入了饶有玩味的高冷灵魂。
与其说他太喜欢创作静物了,不如换言之他把一切都创作成了“某种静物”,一种他拟生出的“某种静物”。哪怕他画的是日常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在我看来依旧是皋翱独有的更大尺幅的“某种静物”。他画面中的雨伞、沙发、台阶、幕布、花瓶甚至剧院……这些林林总总都被他赋予了某一种、某一类,再或是你我都认识的某一位。无需追问皋翱本人在创作这件那件作品时是什么样的心绪状态,因为作品的气质就蕴含在画面里,作为观者即给自己留够了充足的思想盘旋空间,眼前的作品即可以被注入任何符合观者当下的情绪。顺而也印证了皋翱聊起这些年的作品就是想从“用色和画面”入手,用冷静、理性的艺术语言不紧不慢的内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视觉到情感再到思想上的逐层共鸣。此外,皋翱作品中无声的“某种静物”也是对生活、生命和外界社会的裹挟情绪的糅杂体验。这些复杂的情感放大在场景、静物、空间之中,而更多的是艺术家将自己作为群体中的孤单个体深潜在安全又安静的情绪中,借此以一种内力外放的方式打破日常繁琐杂冗的框架。在皋翱的“某种静物”里,哪怕画面上是鲜红明艳到近乎流淌甜腻的丝绒幕布,依旧饱含着雾霭浓稠静夜思一样的冷清秋,诵读着如梦令般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也正是这般孤孤傲傲的清清静静,让画面上弥漫了暗香氤氲的凝霜月光,似轻纱幔帐里暮色渐微的低吟浅唱……当然,艺术家断不是在无止境的循环哀怨情愁,但也无关大起大落的大悲大喜,“某种静物”的情绪简言之,似是一个无所事事无人打扰的发呆午后,一场如梦似梦小憩后醒来的暮色苍茫傍晚,一支在夜深人静无需理清头绪的独自吞云吐雾。“某种静物”就是伪装成静物的场景里凝练稀疏的本我情愫——毕竟,独自不等于孤独,冷也属于一种温度,人远心近并不是就此疏离,而无为歧路也可以是永不散场。
备注:特别感谢贺潇女士对“伪物之美”展览英文“anthropomorphic sensibility”的文雅翻译。
2023年4月20日谷雨
写于东城区 新怡家园